Julia Fischer & Martin Helmchen

At Hong Kong City Hall (Concert Hall)

  • DVOŘÁK Sonatina for Violin in G, Op. 100
  • SCHUBERT Sonatina for Violin in G minor, D. 408
  • SCHUBERT Sonatina for Violin in D, D.384
  • BRAHMS Violin Sonata No. 3 in D minor, Op. 108
  • BRAHMS F.A.E. Sonata: Scherzo (encore)
  • BRAHMS Hungarian Dance No. 5 (encore; piano four-hands)

费雪是她这个年龄段最强的小提琴家之一。之前听过她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当天加演的欣德米特有令人着魔的魅力(墙外或者会翻墙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儿)。如今终于等到独奏会的机会。当我要买票的时候已经无票了(请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想听却没有提前买,我也不知道),但演出当天会有加座。今早起床后立刻到大会堂买加座票;售罄。绝望之下问票房有没有退票;还真有,赶紧交钱拿下。有点雷的是,退票是不重新打印的。之前的票主在半年内给手上这张票留下了沧桑的痕迹(那张票是三月十一日打印的)。

回九龙过了下午,匆匆还没吃完外卖,就又出发到音乐厅,早到了二十分钟。入口有提琴家的许多录音,都是我还没买的。我本想一网打尽——包括:莫扎特协奏曲全集,舒伯特小提琴室内乐全集,俄罗斯协奏曲,勃拉姆斯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协奏曲,和门德尔松三重奏;只有 Pentatone 的录音,没有 Decca,有老东家清存货的既视感——结果却没带钱包!对方还不收信用卡。几番挣扎无果,只好放过。——现在写的时候我又查了一下她的 discography,几个封面,让我分不清她的眼睛是蓝色还是杏色的…

入座。这次的座位比当初在卡内基的 partial view 近了许多。费雪今天穿大红色镶边米色绣红花裙子、水晶鞋,全身 bling-bling 但不觉得过火;下半场没换装。一时想不起记忆中有没有更好的 outfit。

今天开场的德沃夏克只是草草听过沙哈姆和他妹妹的版本,困倦中,就是天籁也没法全神贯注,何况我并不是很喜欢德沃夏克这部作品,听起来很像是他就是了。到德沃夏克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我就完全清醒过来了。接下来的节目我都无比熟悉。费雪拉琴没有多余的表情和动作,呈现出一个音乐家展示作品时的可能的最佳姿态,和她干净的技术相得益彰。这几个作品虽然都远不及欣德米特的惊人之语,但也足以展现费雪的天才。她拉长音时的揉弦总是运弓到了半程才逐渐加码,两三秒之间展现出绚烂的音色和情感的波澜。甚至退到钢琴后面的分解和弦(比如 D 384 的开头),也拉的充满灵气。

如果有造物主的话,那他在造费雪的时候一定是特别走心而且下料特别慷慨。她完美的技术,多彩的音色,演奏时冷酷的表情动作,和可以客串钢琴家(不过她的钢琴演奏还担不起之前的美誉)这一系列关键词,多少次让我想起了上世纪琴坛的一尊神。她真是我们的时代之光。正式节目结束,我感到自己必须给她 standing ovation,虽然就我一个人,显得有点傻;等到演完安可,又多了几个人起身。

散场之后,售卖 CD 的摊已经收了,我彻底断了找 ATM 的念想,坐车回学校。这段路是不需要听耳机的。要是知道她下榻哪家酒店就好了,不然可以订一份鲜花的。

Steven Isserlis & Connie Shih

At Grand Hall, Lee Shau Kee Lecture Centre

  • HAHN Variations chantantes
  • FAURÉ Sonata No. 1 in D minor, Op. 109
  • ADÈS Lieux retrouvés
  • SAINT-SAËNS Sonata in F major, No. 2, Op. 123: Romance
  • FRANCK Sonata in A major
  • SAINT-SAËNS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Le cygne (encore)

我最近被一些天桥艺术家折磨的够呛。有一个拉大提琴的,长期在我吃饭的必经之路上拉《G 弦上的咏叹调》《玛丽亚》《天鹅》一类的名曲,走的是要把作曲家气得从坟里活过来的路数。这次听到一个可以令圣-桑安眠的《天鹅》,我很满足……当然,前面的节目也很棒。

Otello

Warren Mok conducts 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er

  • Carlo Ventre: Otello
  • Zhang Liping: Desdemona
  • Matias Tosi: Iago
  • Chen Yong: Cassio
  • Carol Lin: Emilia
  • Giuseppe Verdi, composer
  • Arrigo Boito, libretto

感觉非常棒,对生活又有了希望。但我仍旧是没什么时间细写观剧感想。

想要感慨一下我和 Diva 张也是有缘,第一次在 MET 遇到她,第一次在香港看剧又是她。What a bless…

Takács Quartet

At Grand Hall, Lee Shau Kee Lecture Centre

  •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 Op. 18, No. 2
  •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in F minor, Op. 95 ‘Serioso’
  •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in C-sharp minor, Op. 131
    · Takács Quartet
    ·· Edward Dusinberre, violin
    ·· Károly Schranz, violin
    ·· Geraldine Walther, viola
    ·· András Fejér, cello
  • Music in Words

港大打卡。

Mostly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Louis Langrée conducts at David Geffen Hall

David Geffen HallPre-concert recital

  • WOLF Mörike-Lieder:
    · Neue Liebe
    · Auf einer Wanderung
    · Peregrina I
    · Peregrina II
    · Lebe wohl
    · Begegnung
    · Bei einer Trauung
    · Abschied
    ·· Thomas Meglioranza, baritone
    ·· Reiko Uchida, piano

Concert

  • MOZART Symphony No. 1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12 in A major
    · Richard Goode, piano
  • MOZART Symphony No. 41 “Jupiter”
  • MOZART Symphony No. 41 “Jupiter”: Molto allegro: Coda (encore)

重回 AFH DGH,已经没有了平常心。买两张前排票和 T.B. 一起看。据说他上次参加音乐会比我的上次还要在更久以前;但他订购的卡内基 16/17 季已经足够让我眼红。Le jardin 终于要凋敝了。

暖场的八首莫里克歌曲是令我感到陌生而茫然的文献。最后是一首俏皮的歌(Abschied),听众们都在笑;我翻开歌词,还是没有拿到笑点。Meglioranza 觉得可能见过但是想不起来,一查果然去年见过;再见即是熟人,果然。伴奏的 Reiko Uchida 的姓让人不得不想象她和另一位内田的关系;然而我并没有查到。

第一号交响曲是儿童的游戏之作。没搞清楚的是为什么舞台上会有古钢琴(不是羽管键琴),而且还有一段独奏抒情段落;关于这一点,场刊上没有提。不排除莫扎特那个时候已经见过古钢琴了。

钢琴协奏曲用的(毫无疑问也毫无想象力)是斯坦威。Goode 老爷子手法已经不利落了。不过占着乐器的优势,依然从音量上碾压乐队。我们坐在中间右侧,可以从顶盖内侧的反光看见琴弦的锤子的运动。就算是声音不均衡,但能离音乐这么近,还是幸福的。

主打节目 Jupiter 非常有说服力。启蒙运动的顶峰,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每个声部都可圈可点(我今天才注意到配器只有一把长笛),尤其是大提琴组的前拍两个乐手的唱和,相当动人。末了,Langrée 给我们强行科普了莫扎特这部交响曲的手稿上有 8 月 10 日的字样(那是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夏天),所以安可了末乐章光辉灿烂的结尾部分。如果全演了就更好了。

Hong Kong Philharmonic

Vladimir Ashkenazy conducts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3
    · Behzod Abduraimov, piano
  • ELGAR Symphony No. 1

虽然没法集中注意力听,但我决定还是来踩个点,毕竟以后这就是主队主场了。演出在香港文化中心,整个建筑群有一种建筑师没经过招标的即视感,总之看起来相当地省钱,尤其是在和对门半岛酒店(外部)比较之后。相同的瓷砖用在外墙和内墙,有种踩上了莫比乌斯环的感觉。男洗手间的小便器——其实就是一面瓷砖,没有小便器——也是很令人怀疑人生的。

音乐厅内部看起来还不错,不过我无法理解座椅为什么要是绿色的。舞台的四周都有座位,不过乐队后方没有开票,看起来很空。我当然是很好奇在后面听会是个什么感觉,不过我可能还是更喜欢传统一点的音乐厅的布局。管风琴看起来不错。舞台的围墙有带有东方风格的图案。我的座位偏左,可能不是很适合对音效提出评价,第一印象是差强人意吧;大提琴真的要很用力才能听到。

演出方面,指挥、钢琴和乐队都是第一次听现场。钢琴家完成得不错,但音色方面嫌不够。加演了一首没听过、但感觉很俗的作品,他并没有以他的演奏提升作品的素质。至于阿什的艾尔加,我听到一些动人的段落(这部作品我在 CD 上听过两三次)。艾尔加的这部作品在昨晚是双重地不合时宜。首先,他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已经有马勒和布鲁克纳了,虽然他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但终究落后于时代了;第二,为什么要在特区成立纪念日(一号也是这套节目)演这部英国作曲家的爱国作品也是引人浮想联翩。不过大部分时间我是在和音乐厅的冷气战斗,实在是太冷了,完事出门又感觉十分得热。我感觉以后得有个 tote 里面放一件外套才行。

观众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观众年轻、小孩多。我旁边有个小朋友相当地好动好说,旁边大人也不干预。第二是观众特别克制。有一个哥们儿在两个作品结束之后喊 bravo 显得特别孤单。艾尔加完了之后阿什颇谢幕了几次,掌声还不错,但只有一个人起立鼓掌,而且他还不得不站到过道上,以免挡住后排的观众。

场刊做得很不错。作品介绍是中英对照的,写得也比较细。乐手名单还附了照片。既然是季末演出,免不了发一本下一季的宣传册。最亮眼的是梵志登的指环第三发。总共 26 套节目,大概有四五套特别想看,可能会看一半吧。

以上就是昨天的流水账。

Florencia en el Amazonas

Dean Williamson conducts City Opera at Rose Theater

  • Elizabeth Caballero: Florencia Grimaldi
  • Sarah Beckham-Turner: Rosalba
  • Lisa Chavez :Paula
  • Won Whi Choi: Arcadio
  • Philip Cokorinos: Riolobo
  • Luis Ledesma: Alvaro
  • Kevin Thompson: Capitán
  • Daniel Catán, composer
  • Marcela Fuentes-Berain, libretto
  • Ramin Gray, director
  • John Hoomes, director
  • Ildikó Debrezceni, constume design
  • Nashville Opera, production

之前一直在 MET 刷 repertoire,直到 City Opera 完蛋都没有去看过一次。竟然能在离开之前等到他家重组,也是缘分,所以有了这第一次邂逅。

这部戏的脚本来自马尔克斯,我没看过他《百年孤独》之外的作品,不知道是怎么改编的。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关于寻觅失去的爱情,把握当下的爱情,和重拾熄灭的爱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寻找失散的恋人的一个歌剧明星,一个女人。“女人的爱情”毫无疑问将我们指向普契尼,实际上,这部作品的音乐也带着深深的普契尼风。作曲家圆熟地掌握了普契尼歌剧成功的许多要素,也有相当的才情;他对于亚马逊河的描绘之传神简直可以和瓦格纳对莱茵河的描绘相媲美。我计划觅一套录音再听过,以后有舞台演出也会再看。

本期制作是从 Nashville 歌剧院引进的。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舞台背面以及乐池与舞台之间的两个投影,后者是水平的,上面几乎总是有舞者在跳舞,是亚马逊河的具体呈现(本剧中的亚马逊河就像是 Florencia 的情人之外的另一个不上场没有唱段的角色)。看上去比较省钱,但不能说是 cheap;至少大部分时候不是。有些处理实在是让人不敢苟同,比如制作方找了一个拉丁裔的帅哥来演 Cristóbal( Florencia 失散的情人),放大到整个屏幕像是一部糟糕的纪录片里的 talking head;剧终 Florencia 化为蝴蝶飞入 Cristóbal 掌中的一段视频感觉是充卡送的,引观众笑场,在剧情(非喜剧)的高潮出现这样的败笔很是遗憾,比之前有位朋友提到的“沼泽怪”(Riolobo 的一个扮相)糟糕多了。

Florencia

演奏和演唱方面自然是不能和 MET 在相同地标准上衡量了。在被之前看过的朋友把期望降得很低之后我觉得还不错。希望能有更多大剧院上这部戏。

我发现坐我旁边的美国大妈并非路人。她以前是 Santa Fe 歌剧院(还是芭蕾我记不清了)服装部的头,管理戏装的设计和制作;当时歌剧院所有的库存都是在她的领导下打造的。她还为 MET 上一版《没有影子的女人》负责服装。她还提到了她参与的一些其他项目。而且她 15 年前就在加州看过这部歌剧了。

Romeo and Juliet

American Ballet Theatre at Metropolitan Opera

  • Juliet: Alessandra Ferri
  • Romeo: Herman Cornejo
  • Mercutio: Craig Salstein
  • Conductor: Ormsby Wilkins
  • Choreography: Kenneth MacMillan
  • Music: Sergei Prokofiev
  • Lighting: Thomas Skelton
  • Set & costume: Nicholas Georgiadis

这是值得每一个舞迷期待和幻想的演出。我为此花了目前为止为了看一场演出的最高的金钱代价,但这完全值得。费里给出了不同于以往(以前的两个正式录像)的、也同样令人信服朱丽叶。我后悔的是没有及时把我的观感记录下来。

这里附上两张演出当天的照片。

Yefim Bronfman

At Carnegie Hall (Zankel)

  •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5 in C Major, Op. 38
  • PROKOFIEV Violin Sonata No. 1 in F Minor, Op. 80
  •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9 in C Major, Op. 103
  • PROKOFIEV Violin Sonata No. 2 in D Major, Op. 94bis
    · Guy Braunstein, violin

听完上一场只有一个小时赶 Zankel,饭是没法吃的,只能喝杯咖啡。之前空调太猛,演奏刚开始五分钟,喉咙实在是痒得受不了,以至于我必须离开音乐厅清嗓子。我在 cough drop 的帮助下终于坚持到全场结束。

所以听得并不仔细,作品也不熟悉(除了作品 94bis)。同行的挑剔的钢琴家朋友对 Bronfman 激赏不已,我虽然觉得不错但也没有觉得特别神。可能是我听到的演奏水平基本都很高?不过 Bronfman 显然比他的小提琴家好。我觉得 Braunstein 基本上没能 hold 住第二号奏鸣曲。勉强算是完成,音准和节奏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指尖也不算干净。加演的莫扎特也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