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Concert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Semyon Bychkov, conductor
  • Karen Gomyo, violin
  • SHOSTAKOVICH Violin Concerto no. 1 in A minor, op. 77
    …encore…
  • SAMEUL ADAMS Violin solo piece
    …intermission…
  • BRAHMS Symphony no. 1 in C minor, op. 68 (1862–76)

今天去的时候公交车迟了十分钟都没到,地图上也看不见来不来。以我现在的心态,如果不是已经买了票,就不会叫车而是直接回家躺倒了吧?哪怕这是我第一次打卡 Bychkov 现场。

话说本场音乐会我的门票上的标题是:“Pappano—Batiashvili: Saint-Saens”(我故意不写 Saëns,因为意大利人给的原物如此),结果指挥家(有家事)、独奏家(新冠阳)和节目全给代谢掉了。

幸亏还是来了。记得以前有一次现场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小提琴协奏曲,我在微博上抱怨说听着没感觉,有如今已失联的特别好友指出这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我今天同意了。音乐语言毫无意外是肖斯塔科维奇,独奏段落写得火花四射,独奏家也非常可靠!不过这位 Gomyo 女士和照片不太像…她加演了一首 Samuel Carl Adams 的独奏作品,作品名没听清。

然后进入到下半场(编制竟然是上半场的大一些)。原来安排的是第四号,不过第一号也行。Bychkov 在 2011 年和圣切契利亚合作过这一首。(勃拉姆斯的交响曲我是一首一首按顺序慢慢熟悉起来的。听的第一个版本是普罗艺术引进的斋藤秀雄的版本,后来不知把这张 CD 怎么处理掉了,煞是后悔。)Bychkov 用了一个稍快的速度开始,戏剧感拉满,定音鼓手的肢体语言很有气势。然后就进入了非常舒服的状态,整个演出非常的清澈。慢乐章的小提琴独奏段落以及与木管的对答十分迷人,长音换弓简直不露痕迹。可惜场刊上只有大名单,没有大头照,谁上场也不知道。根据我金鱼般的记忆与网络搜索的对照我觉得是 Carlo Maria Parazzoli。他右手还带了一根金手链…

我还记得:第一小提琴最后一个演着演着竟然溜走了!是肚子吃坏了吗?不过他很快带着腮托回来了。长笛似乎是冒了一个泡。最后的合奏中我身后有手机响起,还有正义人士大声谴责…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Daniele Gatti, conductor
  • Kian Soltani, cello
  • 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no. 1 in E flat major, op. 107
    …encore…
  • Ukrainian Folk Song
    …intermission…
  •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 op. 14 (1830)

下午风雨大作,并不能阻挡我去音乐厅。今天选的座位又往山顶靠近一层,不过仍在正中间。主场大厅的音效好得无可挑剔。——不过下个音乐季我还是想在楼下,远远地听没有参与感(栏杆也很不合时宜地挡着视线),也容易走神,哪怕今天的节目我都很喜欢。

大提琴独奏家是巴基斯坦的,穿一件亚麻色的浅色上衣演奏。演奏听起来行云流水,举重若轻。上半场只用了望远镜,没把眼镜从包里拿出来。我一直找不到圆号演奏员,这叫一个要命。直到谢幕的时候在看到他混在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中间…

协奏曲完了,演奏家宣布说要和乐队一起为了乌克兰人民演奏……(“……by playing……”)结果就有热情澎湃的观众鼓掌把话打断,过了 10 秒钟他才接上话说要演奏一首乌克兰民谣,叫 Lovely M…(忘记了),我寻思着要是演的是(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岂不尴尬。

下半的幻想交响曲发挥正常。今天的观众不错,第四乐章结束无人鼓掌。话说伯辽兹这首也太火了吧,我在罗马已经是第二次听了。

然后就是凄风苦雨地返程。音乐厅里正坐我身后的两个女孩凑巧在公交上和我挤在一起(她们一个穿一件浅粉色的外套,放我旁边座位上,所以我认得)。我一直没有说话,直到快要到站的时候她们中一个人哼起了老肖的主题。我终于忍不住跟她们说了几句话。两个人都是学演奏的,一个大提琴一个长笛,在罗马周边上学。两个人的手指都不太好看,器乐伤身体…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Hartmut Haenchen, conductor
  • Filippo Gorini, piano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12 in A major, K414 (385p)
    …encore…
  • BRAHMS Late piece
    …intermission…
  • BRUCKNER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WAB109

一晃就缺席音乐会两周了。本来上周是有音乐会版图兰朵的,考夫曼主唱。可是只剩最贵的 €150 档位的几张退票了;终于还是劝退。不去的另一个原因是歌剧院马上就有舞台版的图兰朵;可我没料到罗马老乡们对大俗实在是太热情了,以至于任何场次任何价位的票都没有了。所以这一季就不听图兰朵了。

这一场也发生了一些波折。原定的帕帕诺指挥改成了第一次听的 Haenchen,第一个节目从施尼特凯的浮士德康塔塔(我还挺期待的)改成了莫扎特的协奏曲。Gorini 演奏莫扎特的风格很合我的喜好,第二乐章还挺感人的。加了一首我不是很熟悉的勃拉姆斯晚期小品。

重头当然还是以前我视之为畏途、而今如聆仙乐的布鲁克纳。(时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这个演出没有什么独出心裁的地方,但作曲家已经给出了足够的戏剧感。主队再一次稳健发挥。如此已算极好。如果能许愿,希望下次能听到第四乐章;如果能许更离谱的愿望,希望每周都能有布鲁克纳…

为了能给下一季的季票做出最佳决策,我决定这几周考察一下楼上的座位。这个位置其实只比楼下少 €10,定位大约类似于卡内基的 second tier。音乐厅很大,这个距离的参与感已经比较弱了。幸亏我颇有先见之明地带了望远镜(我隔一个座位座位的老大爷也带了),10×25 的取景器刚好能看到一个演奏员全身;我因此第一次在音乐会上看到了大号上的暗纹和演奏员皮鞋上的撞色缝线。不过拿着望远镜实在费劲,还没想好以后要不要经常带。

离开的时候看见使馆为上周图兰朵提供的一套供展出的京剧戏服,饱和度有点儿过了。走出音乐厅仍然看到 Stop Wars 的投影。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Antonio Pappano, conductor
  • Simone Lamsma, violin
  • Ukrainian National Anthem (?)
  • VAUGHAN WILLIAMS 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
  • BRITTEN Violin Concerto
    …intermission…
  • ELGAR Enigma Variations

开始的时候帕帕诺讲了一小段,然后观众们稀里哗啦站起来了。从依稀听到的几个词我判断是奏乌克兰国歌;也许不是。

早上预习了沃恩·威廉斯的这首幻想曲,卡拉扬 1953 年的版本。凑巧 Santa Cecilia 第一次演出这首曲也是卡拉扬指挥的,在 1948 年。此前这首曲子只上演过三次,上一次已经是 1963 年了。预习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不过现场听到的一个中提琴独奏段落让我觉得非常英国。配器也是现场才看出点儿特别:虽然只有弦乐,但舞台最后一排还有一列乐手,场刊上显示为两套弦乐队加弦乐四重奏。

布里顿这首协奏曲没什么记忆,反正听起来挺二十世纪。独奏家原来安排的是 Janine Jensen(我从没听过这位还挺火的演奏家,包括在 CD 上),换成了 Simone Lamsma,也是荷兰的(Jensen 另有一场独奏会,也取消了),很高大,技术很扎实。很不幸的是,中午我时隔多年第一次做了饭,因为不想浪费食材,量没够,油似乎又放多了点儿;大概是第二乐章中间开始,我又饿又晕开始神游。下半场基本上也就听个响了,可惜我还蛮喜欢《谜语》的。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Chung Myung-Whun, conductor
  • Leonidas Kavakos, violin
  •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1844)
    …encore…
  • TÀRREGA Recuerdos de la Alhambra (arr.: Ricci)
  • BACH Partita for Violin Solo no. 2 in D minor, BWV1004: Sarabande (?)
    …intermission…
  • BRUCKNER Symphony no. 6 in A major, WAB106

本来波利尼之后要听的是姐夫率领的马林斯基(11日)以及特里丰诺夫和巴巴扬的双钢琴(13日)。为了把日程让出来,歌剧院的 Luisa Miller 我也放弃了。结果姐夫和特里丰诺夫双双新冠阳性,演出取消。想到错过的节目,不由得咽下了口水。

但当前这场节目可能更适合现在的我。上周无法演出的斯特拉文斯基和拉赫马尼诺夫属于旧爱,本场的重磅节目布鲁克纳是我最近才真正迷上的作曲家。即便如此,去的时候还是下了一番决心,因为季节交替,我严重过敏,总是挂着眼泪和鼻涕;可我从午觉自然醒来的时间实在是太合适了,所以就还是去了音乐厅。到音乐厅买好票就差不多可以开始了。(顺便还买了下周 Gatti 以及之后 Accardo 的室内乐。——我已经被迫原谅了 Santa Cecilia 取消了我 19/20 音乐季的票。)

我并不喜欢卡瓦科斯演奏中阴柔的气质,但正值盛年的演奏家不管怎么说都是让人放心。演奏显得非常顺理成章,害我有点走神。(画外音:这位音乐爱好者真的很难搞。)这好像还是我第一次现场听这部协奏曲,编制比我预设的大,郑明勋的伴奏比较阳刚,中和了卡瓦科斯,令人满意。

加演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令我惊喜。这个吉他改编曲(可能是 Ricci 的版本)本身我觉得是不成立的,小提琴全程断奏模拟吉他轮指,色彩表现力上完败于原版,听过几个录音没一个 make sense 的;但这个现场演出至少立住了。然后又加了一个巴赫无伴奏的慢乐章,演奏的过于巴洛克,完全听不出巴赫的 timelessness,装饰音花得我都要听不出来了,是我非常憎恨的风格;最后终于也忘了演奏的哪一首。

眼珠翻过就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布鲁克纳第六。早上其实听了柏林和杨松斯的版本(就是那个 Bruckner Edition 里面的),但现场毕竟是现场。郑大师似乎和罗马颇有渊源(之前就有和歌剧院的演出,当然因为疫情取消了),乐队也非常配合。效果拔群。我听的半身发麻,很感动。今天也是我第一次看郑明勋现场演出。印象中的他还是跟着梅西安的小年轻,一晃也是老年人了;不过身材倒是保持得好,看起来非常健康。他这个装束,如果换成白色,就可以立即去公园打太极了。

走出音乐厅,鼻涕眼泪一下子全出来了。等了半小时才来了一辆能载我半程的公交车,一番折腾,不堪提。我什么时候能有台车?

P.S.: Santa Cecilia 的场刊上会列出节目的演出历史。比如门德尔松的协奏曲的乐团首演是萨拉萨蒂独奏(1898 年),值得一提的上古演奏家还有克莱斯勒(1909)、伊萨依(1911)、艾尔曼(1912)。这个作品非常流行,每两三年就会重演。布鲁克纳第六此前只有 4 次,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卡瓦科斯(!)2018 年指挥的。我觉得演奏家客串指挥不会演出这种体量的作品,且我在意大利生活也有一阵子了,对他们的严谨程度不能说是有所怀疑,而是完全没有信心的,所以我起先觉得是个打印错误。但查了一下,还真找到了他指挥演出的报道。我要对腹诽场刊制作方表示歉意,同时我开始深思为啥要时隔三年半在他独奏的场次安排另一个指挥家指挥他上次指挥过的作品……

Archi di Santa Cecilia

Sala Sinopoli

  • PIAZZOLLA Grande Tango (arr.: Granci)
  • PIAZZOLLA Oblivion
  • PIAZZOLLA Libertango (arr.: Falasca)
  • PIOVANI Buongiorno Principessa (encore)
    Luigi Piovano, cello solo
    ……intermission……
  • STRAVINSKY Concerto in D “Basle”
  • TCHAIKOVSKY Serenade for strings
  •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525: Allegro (encore)
    Luigi Piovano, conductor

这是拿到 Green Pass 之后的第一个现场音乐会的机会,自然是不能错过。

皮亚佐拉的几首,感觉材料不是很适合弦乐队(+独奏大提琴)的设定。Oblivion 和 Libertango 我过于熟悉马友友的版本,要超过他也是强人所难。上半加演了《美丽人生》的插曲。我自己是听不出来的,也听不懂报幕;多亏了 L.P. 同行实时翻译。

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今天下去专门复习了一下,没什么感觉;倒是现场听过觉得很喜欢。新古典总是让我不明觉厉。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过于熟悉了,感觉也算到位了。最后加的莫扎特大俗到是让我毫无保留的觉得好。

罗马音乐厅的中厅也算熟悉了,不过这次是第一次到二楼。猛然发觉可能比金色大厅还要大一点儿吧(也是鞋盒型)。音乐厅使用了砖墙面,感觉声学效果不太灵。

不耽误睡觉,就写这么多吧。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Gustavo Dudamel, conductor
  • ROSSINI Semiramide: Sinfonia
  • SCHUBERT Symphony no. 2
  • BRAHMS Symphony no. 1
  • STRAUSS II Waltz (?)(encore)

今天是第一次看网红 Dude 的现场指挥。没有独奏家,但几乎全坐满了,足见其票房号召力。

今天很惊奇的是没有惊奇。音乐很自然地发生了。大致就是前一阵听 Gabetta 的感觉吧。Dudamel 全场背谱,这也是自然流露的底气;他动作清楚,没有提前太多。我很满意。

作品方面,觉得舒伯特早期的交响曲也挺妙的,是有贝多芬的感召在前,所以写得特别认真么?另外两个节目一个完全不熟,一个实在太熟,没什么要补充的。今天一个特别之处是常规赛季给了安可,听起来像是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因为事发突然,动手开录音应用的时候已经开车了,还没有来得及辨认具体曲目。

观众依然不算给力。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听到了环绕的咳嗽声,还是跟着音乐拍子的,像上周威尔第安魂曲埋伏在观众席里的两把号。也有乐章间的掌声(舒伯特第一乐章后)和给掌声的嘘声。也有手表的秒针跳动的声音。演奏安可之前人们觉得要散场了,一度有些乱,我附近有位老太太出了状况,引来了一大帮人,包括工作人员;于是就一边听安可,一边留意周围的状况(听不懂意大利语真着急)。等到真的散场,看过去她还被数人簇拥,不过无大碍。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e Coro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Daniel Oren, conductor
  • Eleonora Buratto, soprano
  • Ekaterina Semenchuk, mezzosoprano
  • René Barbera, tenor
  • Ain Anger, bass
  • VERDI Messa da Requiem

今天爆棚。非常好。甚至乐队背面的票都卖了一些出去。威尔第知道《震怒之日》观众会喜欢,把齐奏给安排了三遍,真是太贴心了,果然是歌剧作曲家。

歌手合唱乐队都靠谱。很意外的见到了 Daniel Oren,不知不觉已经是第三次听他的演出了,只不过这次是在音乐厅。他是戴着犹太小圆帽演出的,不知道是要传递什么信息…他指挥时的肢体动作很大,最后终曲双手抡得像是飞行中的飞机引擎叶片,相当合乎人们对指挥的刻板印象。他在结束之后没有动,造成了大概两分钟全场两千多人的凝神屏气,是我现场见过最长的。然后是漫长而热烈的谢幕。

今天不知怎么的,咳嗽的人很多。我左边的老太太没来,她的空座于是就放了我的公文包和左边老爷子的外套。演出中,外套里的手机震动了三十分钟。我翻了三十分钟白眼。因为老爷子年纪也很大了,估计是听不到吧。一被打断,就开始想工作上的事…不然我可以更享受这场演出的。

在撤退的公交车上听见一帮人用英语讨论今天的演出。提到本来安排 Mikko Franck 指挥,一查果然如此。他大概需要调养得久一点,希望他早日康复。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e Coro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David Afkham, conductor
  • WAGNER Tristan und Isolde (concert version)
  • LINDBERG Triumph to exist
  • BRAHMS Symphony no. 3

节目单看起来颇可以期待,但事实是例行公事地去听了一场例行公事的表演。没车祸,就是有点无聊。开场的特里斯坦就比较乏味。第二个节目是一个大型康塔塔(作曲家来了),听得我狂走神。下半场的勃拉姆斯还算是不错(第一乐章结束后有掌声,这掌声又激起了嘘声,相当热闹),但终于还是没把我的情绪带起来。

倒是有一件花絮。我在节目开始前挺直了背,后面的阿姨竟然嫌我太高了让我缩一缩,我当然是受宠若惊地遵命了。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Sala Santa Cecilia

  • Orchestra dell’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 Juraj Valčuha, conductor
  • Emmanuel Tjeknavorian, violin
  • PROKOFIEV 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 Suite
  • KHACHATURIAN Violin concerto
  • CANZONE ARMENIA (encore)
  • PROKOFIEV Symphony no. 3

隔了一周,重开常规赛季。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哈恰图良的协奏曲。我是听 Julia Fischer 的录音入坑的,听了许多遍却没有收其他版本。这个作品现场看过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有多难拉。Tjeknavorian 的演奏整体上我觉得更细腻些,但也不如 Fischer 那样激情澎湃。双音的段落无比坚实,是我觉得新颖、也是需要托住下巴的地方。Sala Santa Cecilie 的声学效果再次闪耀,它的回响给小提琴家的华彩段落增添了一层光辉。小提琴家加演了一首来自故乡的有些许哀怨的抒情小调。

两头的普罗科菲耶夫也颇有亮点。可惜仍然是看不懂场刊。第一个组曲直到听到那首著名的进行曲才意识到 L’amore delle tre melarance 就是《三个橙子的爱情》。(话说橙子在意大利语里不是 arancia 么?查了字典发现 melarance 就是 mel+arancia 的复数形式…)至于下半场的第三交响曲,它正好用了之前看过的《火天使》的素材(不过不是 program music,而是严格意义上的交响曲),换了一个面孔也不算陌生;然而毕竟不算熟,俗务涌入心头,听起来很难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