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ake’s Progress

James Levine conducts Metropolitan Opera

  • Anne Trulove: Layla Claire
  • Baba the Turk: Stephanie Blythe
  • Tom Rakewell: Paul Appleby
  • Nick Shadow: Gerald Finley
  • Trulove: Brindley Sherratt

今天的《浪子历程》从总谱到演奏到演唱,只须用“尽善尽美”四个字来形容。

音乐是“新古典”的。要说和 18 世纪的古典有什么不同,大概是铜管用得更多了。——但也是节制的用法,完全没有作曲家早些时候的歇斯底里。令人回味的唱段有许多,这里只举最后一场在疯人院,安妮和汤姆的两重唱,感觉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众神的黄昏”。关于音乐本身的论述容易找到,不再废话。

今天的卡斯大部分是熟人。Appleby 去年底在《名歌手》里唱大卫,我就很喜欢。今天领衔主演,将汤姆从路人甲,到暴富、放浪、破产,乃至发疯的历程刻画得淋漓尽致,演唱和表演都感觉是把汤姆演活了。饰演女一号安妮的 Claire 是第一次见,外形上就像是中产阶级的女子,同样是演唱俱佳,第二幕到伦敦找汤姆撞见巴巴的戏演出了心如死灰的感觉(不过从剧情来看应该是一万只神兽奔腾而过的即视感,按下不表),我见犹怜;再加上之前提到的疯人院的戏,给我的印象很好,尽管她的音色不是最美的。Blythe 不查已经记不清看了多少次了,但这个演出应该会成为我回想起她的第一印象(2003 年也是由她来演唱巴巴)。她用了略男性化的嗓音来唱长络腮胡子的女人,荒诞而真实;演得同样入戏。之前看过 Finley 的《冬之旅》,很有说服力;今天唱的也好,不过尼克的邪气并未完全发动。安妮的爸爸戏份不多,不评。列文的伴奏依然是靠谱。今天的演出全面超过斯特拉文斯基自己的录音。

上座率相当好,结果是我买到了这一季座位最差的一张学生票。这里我想要背书纽约时报的乐评:为什么这么好的音乐、这么好的唱词,并且是列文声称的钟爱的(dear to his heart)歌剧,这么令人愉悦的制作,又这么好卖,在 1997 年首演之后只是第二次重开,而且只演三场?

没看到的朋友需要抓紧,本轮只剩本周六最后一场。也希望下次大都会重开《浪子历程》不需要再等 12 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