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Philharmonic

Jaap van Zweden conducts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Concert Hall)

  • 黄俊讳:迷宫崩塌
  •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 PROKOFIEV Suggestion Diabolique
    • Rachel Cheung, piano
  • CORIGLIANO Symphony no. 1

开场的《迷宫崩塌》是委约的新作。八分钟长,分为“迷宫”和“崩塌”两段。配器宏大,音乐语言容易接受,有一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既视感。作曲家安插了小军鼓从后场走到前场又返回的戏码,被闭着眼睛欣赏察觉声场变化的我察觉到了(今天难得没有犯困)。作曲家就坐在我这一排最左边的座位。散场的时候遇到他,我向他表示祝贺,也表示很喜欢这部作品。

接下来拉威尔的协奏曲由本地钢琴家张纬晴主打。这个演绎听起来颇不寻常,乐队和钢琴都追求较为粗犷的表达,不是很注重音色的雕琢,但在节奏和强弱对比上做足文章。这是一个很有启发的演出,我听到了一些以前没怎么注意到的内声部。(第二乐章自然还是很感人。)安可了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 Suggestion diabolique。这属于展示技术肌肉的作品,演出得很成功,而且和正式节目搭配得妙。

下半场是 Corigliano 的第一交响曲。港乐这一套节目有两个作曲家到场也是没想到。在开始演奏前,Corigliano 还深情地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简言之,这是一部悼亡的作品,死者是作者的朋友们,尤其第一乐章是关于一个将死而未死的朋友。场刊收录了他所讲内容的 90%,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阅读。这也是一部编制巨大的作品,从谢幕的情况来看,参演的应该还有编外音乐家——话说拉威尔也采用了相当大的编制。我觉得今天的票价和上座率都不是很对得住出勤的音乐家们——从听感上来讲,引入的材料(阿尔贝尼兹的探戈等)没有被发展,有些可惜;再有就是演奏方面可能太“美”了,我体会不到作品中的悲剧气质(当然也可能是没写出来)。作品响的时候很刺激,遇到合适的唱片的话还是可以收的(今天没有)。

散场后走到大堂看了一下开场前没来得及看的画展。画家是陈锡灏。我很喜欢其中几幅香港题材的作品,甚至动了买的念头。跟旁边看起来不像观众的几个人搭话,原来画家就在其中。可惜画家的报价超过了我的支付意愿。坦率地讲,我只是被题材吸引,但并没有被画家的画艺征服,因此内心的出价并不高。画家的报价应该也并不过分,只能说我不是他的目标客户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