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Philharmonic

Jaap van Zweden conducts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Concert Hall)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0
  • SCHUBERT Schwanengesang, D957: 4. Ständchen (arr.: Liszt) (encore)
    • Khatia Buniatishvili, piano
  • BRUCKNER Symphony no. 7

这几日香港凄风苦雨的,心情灰暗,我又突然食物中毒(就算吧),没有把远道而来的 L.N. 与夫人陪好,实在是非常之罪过。

L.N. 出于非常庸俗的理由今年选择了这一场过来看。上半场的莫扎特第一乐章我有些走神,回过神来已经到了华彩,感觉很特别,应该是一个另类的版本。二三乐章弹得很有诗意,和乐队的应答有满满的友谊的气味。几次返场之后——Buniatshvili 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猛抛飞吻的演奏家,一会儿她还将让我再吃一小惊——钢琴家加演了舒伯特的小夜曲。我现在听这首曲的声乐版多过改编版,感觉改编加入了许多吟叹。根据 L.N. 的回忆以及新专辑的印证,确认了是李斯特的正式版(S560/7)。

下半场的布鲁克纳第七我一般视之为畏途,基本上不会主动听这个作品的唱片。但梵志登的港乐本晚演奏的非常好,把音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楚。这是极高的视听享受,但一切似乎都很顺,我忍不住想虔诚的布鲁克纳难道就完全没有挣扎?

完了是签售环节。因为前两年 L.N. 看的都是指环,没签售,所以这次一定要体验一下。等谢幕完出来,号刚刚倒我这里就没有了。来了个工作人员反复劝说我们离开(L.N. 和夫人甚至还在后面),我忍不住怼了回去,大意是我们买了最贵的票坐在前面并且捧场音乐家到最后不应该受这种待遇(而且这种安排还激发了观众中的一些短跑选手在最后一个音符一落地就健步冲出去排队:这种管理简直弱智)。我坚持要排在后面,因为签不签最后取决于演奏家。结果他们甚至还派了一个工作人员就排在我面前。过了一阵有工作人员(可能是因为我正气凛然且前面有人放弃)给了我一个号,然后那个排我前面的工作人员排到了我后面(手动白眼)。

(如我所料)排到我的时候没有查号就签了。本来只让签一张的,给了两张也都签了(还有一张拉赫玛尼诺夫)。工作人员还主动安排了合影环节。然后钢琴家就拉住了我的手。她的手真软呐!不过几张照片都没照清楚,甚至有一张我们两个都是闭眼的…L.N. 也签到了,也没拍好,不过反正他都是加个水印发朋友圈的,并不碍事(手动笑哭)。这最后的反转完全冲淡了之前排号的不快。很期待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听她的录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