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18

Evgeny Kissin

At Hong Kong Culture Center (Concert Hall)

  • CHOPIN Nocturne in F minor, Op. 55, No. 1
  • CHOPIN Nocturne in E, Op. 62, No. 2
  • SCHUMANN Sonata No. 3 in F minor, Op. 14
  • RACHMANINOFF 10 Preludes, Op. 23, Nos. 1–7
  • RACHMANINOFF 13 Preludes, Op. 32, Nos. 10, 12 & 13
  •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 15: 7. Träumerei (encore)
  • KISSIN Tango (encore)
  • CHOPIN Polonaise in A flat major, op. 53 (encore)

很惭愧,一开始的两首夜曲,虽然熟悉,但还是无法帮我抵抗睡魔;依稀记得不是很喜欢钢琴家的处理。到舒曼的时候完全醒了过来,这是一部我几乎只在 survey 作曲家的时候才会听的作品,我不太理解欣赏。

下半的拉赫马尼诺夫给我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我从来没想过拉赫的 24 前奏曲(opp. 3/2, 23 & 32)也是把大小调都走了一遍的。熟悉的部分当然是霍沃维茨反复弹过录过的部分,但是那些陌生的曲子也各自精彩。应该把它们凑一个单子整个儿听一轮。

这场音乐会的上半场本来是锤子键琴的。对于钢琴家把锤子键琴换成这个肖邦舒曼组合,我是腹诽的。想到下半这么好,就更加腹诽了。完事之后基辛达成了令香港观众起立鼓掌的高难度成就,因此也慷慨地加演了三首。前后两首大俗都是不出意料地好,但第二首自己的作品最特别。

这次出门没带现金,因此也没有买唱片或者参加签售。看了一下,品种不多,也没有什么想买的。希望十二月能有点别的吧。

Hong Kong Philharmonic

Jaap van Zweden conducts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Concert Hall

  • BRAHMS Violin Concerto
  • BACH Sonata for violin solo no. 1, BWV1001: Adagio (encore)
    · Wang Jing, violin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

王敬的勃拉姆斯有点慢,但声音洪亮,听起来非常厚重。在这个讲究轻盈的时代是个老派的异类。加演拉的巴赫也是一样(是我很喜欢的那种演奏)。乐队伴奏很杰出,显然乐手们和团长有不一般的默契。不得不说王敬作为独奏家的做派我大跌眼镜,那件没有塞进裤子的白衬衣非常难忘了,颜艺和身体动作也是非常的放飞自我。

下半的柴可夫斯基很久没听了。我为了回避他的俗而错过了他的美,事后回味,觉得是很可惜的。梵志登的演绎也很有说服力。如果不是太忙,几乎是可以二刷的配置了。

Turandot

Paolo Olmi conducts Hong Kong Philharmonic

  • Mlada Khudoley: Turandot
  • Natalya Pavlova: Liù
  • Gustavo Porta: Calàf
  • Jeremy Galyon: Timur
  • Giacomo Puccini, composer
  • Giuseppe Adami & Renato Simoni, libretto
  • Michael Capasso, director

预定要同看的同事缺乏行动力并且放鸽子导致买票晚了,所以未能近距离观摩,而且只买了这场大约是 B 组的票。

这是和 NYC Opera 联合制作的,和 Met 的相比感觉像是一个乞丐版。文化中心剧院小,舞台浅,特别挤。中国元素的应用还不错,虽然经不起推敲;反正普契尼的原版也经不起推敲。感觉还是挺走心的。由香港同胞出演的合唱团终于和剧情不违和了。不是很懂为什么最小的两个小姑娘被涂成了(噩梦的)大红脸。这个制作穿插了颇多舞蹈,有些特色段落像是减肥操…

图兰朵是第二幕才出现在舞台上的(也可能第一幕出现过我走神看漏了),金色的裙子和面具亮瞎,效果还不错。相比之下加里夫基本就是油腻中年男。演奏方面,港乐还是靠得住的,不过剧场的声效似乎不足以把音乐传到后排(其实我的票也不便宜,是第二贵的档,在 V 排),难以投入。演唱方面我比较喜欢的是柳,然后是图兰朵,加里夫第一幕令我不满,但后两幕还不错。没买两场是对的…

Matthew Lee

Piano Man Live Tour
At Jockey Club Auditorium

  • Wild one
  • I can help
  • Long tall Sally
  • L’isola che non c’é
  • Tarantella
  • Splish splash
  • No mi credere
  • (inserted piece without piano or vocal)
  • Rock on classic
  • Quando quando quando
  • È tempo d’altri tempi
  • Honky tonk train blues
  • Volare
  • Johnny be good
  • Il volo del calabrone
  • It’s now or never
  • (encore)
    Matthew Lee, piano/vocal
    Grancesco Orizi, guitar
    Alessandro Infusini, bass guitar
    Metteo Pierpaoli, drums

应同事之邀聆听了这个校内的流行钢琴音乐会,以慰藉我错过 Stephen Hough 之痛(送出去的票也没有被使用)。纯粹是因为方便才去的。音乐会是意大利外交部门赞助的,免费(仍需预定);所以期望不是很高。入座率还可以。

音乐会带扩音和灯光效果。眼睛有点闪,听力暂时受损。主演 Matthew Lee 来自罗西尼的故乡,是台上四个表演者的中心。他讲了自己小时候学古典钢琴的经历引起观众哄笑。他顺手弹了一个舒伯特即兴曲的引子,没过两小节就把脚放在键盘上了……据他说是为了吸引观众。他还表演了窝在踏板和躺在琴上(挡板关闭)弹琴。结束的时候还用屁股弹了一把。嗯,应该就是当初殷承宗弹过的那架琴,因为我觉得学校不至于有备份的表演琴。(哎,看看隔壁港大表演什么,哎哎哎……)

节目包括一些名曲和 Lee 自己的作品,有纯原创的、也有改编的。我觉得他的才华有限,有点印象的曲子都不是他原创的。Tarantella 据说是受了罗西尼的启发;Rock on classic 是一个 medley,摘取原材料的时间跨度比较大;Il volo del calabrone 就是野蜂飞舞,他把模仿野蜂的低音区的颤音交给了吉他和鼓,好吧;Volare 还有一点辨识度,但如果我初听到的是他的版本,我不会喜欢这首歌……但其实,每一首曲子在他手下(他疯狂地刮键,感觉是要剐下一层什么东西才肯罢休)和嘴里听起来都差不多,感觉像是把同一首歌循环播放听了十几遍,而且不是很让人舒服的那种重复。我和同事觉得这样的音乐应该是在夜总会而不是音乐厅。同事表示音乐会结束之后需要立即回家喝点 booze 来切合当下的感受。另外三人的存在感比较遗憾。

总的来讲并没有跳出我的预期。观众看起来挺开心的,台上的表演者们也不可谓不卖力。算是求仁得仁了。我并没有讨厌这场音乐会,但不知道为什么写出来感觉如此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