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17

Hong Kong Philharmonic

Yu Long conducts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Concert Hall)

  • MENDELSSOH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verture
  • MENDELSSOHN Piano Concerto no. 1
  • DEBUSSY Pour le piano: Toccata (encore)
    · Wang Yalun 王雅伦, piano
  • MAHLER Symphony no. 4
    · Rao Lan 饶岚, soprano

这一场节目我很喜欢。乐队表现令人满意。仲夏夜之梦颇有诗意。

本场是我第一次听儿童音乐家(2005 年生)的演出。我并不很清楚王小朋友学琴至今达到这个水准算怎样。把她当成一个音乐家来评论(这本身也算一种褒扬吧)的话,她处理略简单的门德尔松协奏曲是没有技术问题的,触键有颗粒感;不过表达的层次感和慢乐章的抒情性就还需要她继续努力。加演的德彪西托卡塔超出了她当下的水准,给人以走钢丝的不安全感。王小朋友和我一样也在口腔正畸,希望她也有可靠的医生。

马勒四是他的交响曲里最(篇幅)短(编织)小的。因为锻炼后没有吃饭,我有一度是在考虑是要凑合着吃面还是牛排。吃饭就听不好上半场,不吃饭就听不好下半场;音乐会总是让人为难。反正我没有听得很仔细,只记得开场第一个音似乎没有一起进。唱天国的盛筵的饶岚并不是很大声,不过我坐在第一排到是无所谓,但她技术还差了点。她选的裙子还是很不错的(王雅伦的裙子就有点老气了),似乎上面还安了铃铛,上台的时候我听到声响。

Opus One Piano Quartet

At Hong Kong City Hall (Theatre)

  • SCHUMANN Piano Quartet in E flat major, op. 47
  • BRAHMS Piano Quartet No. 1 in G minor, op. 25
    · Warren Lee 李伟安, piano
    · Wang Jing 王敬, violin
    · Andrew Ling 凌显佑, viola
    · Richard Bamping, cello

今天这套节目是非看不可,因为我一来不想错过任何现场听勃拉姆斯第一号的机会,二来正巧前一阵也开始喜欢上舒曼的四重奏。

演出非常令人满足。舒曼甜蜜而忧郁、十分怀旧。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就像是名字说的那样。勃拉姆斯则充满了战斗的激情,每一次听这个作品,就像是看见他穿行在泥沼中不放弃的样子,终于一飞冲天。三个弦乐家都是港乐首席,今天一贯的高水准和默契。钢琴家表现也不错。我特别喜欢他们用喑哑的音色来表现勃拉姆斯 G 小调里的戏剧性,听到了新的东西。Bravi!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Roberto Gianola conducts Hong Kong Sinfonietta & Opera Hong Kong Chorus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 Steven LaBrie: Figaro
  • Stephanie Lauricella: Rosina
  • Edoardo MillettiIl: Conte d’Almaviva
  • Kevin Glavin: Dr. Bartolo
  • Kevin Thompson: Don Basilio
  • Bobbie Zhang: Bertha
  • Zhou Jian Kun: Fiorello
  • Frankie Fung: Ambrogio
  • Warren Mok, producer
  • Lorenzo Mariani, director
  • William Orlandi, set designer
  • Silvia Aymonino, costume designer
  • Roberto Venturi, lighting designer
  • Luciano Cannito, choreographer
  • Hong Kong Dance Company


演唱方面,LaBrie 的费加罗,Lauricella 的 Rosina 和 Milletti 的奏伯爵表现符合对香港歌剧院的预期(也就是可看可不看),倒是 Thompson 的 Basilio 非常的惊艳、简直炸裂。研究了一下,居然去年在 Florencia en el Amazonas(哎,不知何时才能在本港看到这样的非主流剧)听过他;不知当时怎么没注意到。乐队方面,序曲听来有点 unengaged,和合唱没合起来,觉得可能要车祸,但并没有。(哎,我多么怀念 MET,尤其是在 50 周年 Gala 的这个日子。)

制作值得多说一说。这是罗马歌剧院制作的(和去年的奥赛罗一样),把故事放在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好莱坞,一开始在演奏序曲的时候,群众演员是在舞台上表演希腊神话的,这让我感觉走错了片场;当序曲结束的时候,他们脱下戏服,开始进行了本剧的表演。HOLLYWOOD 字样在舞台上全程出现,连字体都和原版的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制作里面加入了舞蹈,我也因此有机会看看香港舞蹈团的水准;几个男舞者的跳跃非常糟心,好在没其他高难度的动作了。布景和道具看起来就比较省钱了,配色的饱和度超高,像是颜料桶被打翻了一样。我一开始是不看好这个制作的,但到最后它还是赢得了我的一些认同。最值得一提的是 Rosina 的阳台,它以一个巨大的鸟笼的形象呈现,赤裸裸的表现了她和 Bartolo 的关系,这简直可以说是本作里面最扎眼的一幕;而我们从《费加罗的婚礼》里知道,她不过是从一个笼子转移到了另外一个笼子。

Alban Gerhardt

At Guangzhou Opera House

  • BACH Cello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1007
  • BACH Cello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1008
  • BACH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1009
  • BACH Cello Suite no. 4 in E flat major, BWV1010
  • BACH Cello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1011
  • BACH Cello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1012
  • ROSTROPOVICH Moderato (encore)

专程跑到广州,再搭上一晚酒店来看这场演出。这个决策过程包括节目的吸引力,演奏家上次给我留下的好印象,以及本港演出市场的萧条。

托朋友的福,拿到第一排的座位。舞台和观众席是水平的,提琴反射的舞台灯会照到我的眼睛。这是一种非常亲切的体验;如果不是个别蠢货的手机响起,我简直就要以为这是为我一个人演奏的。

Gerhardt 的音色非常漂亮。虽然是现代琴和现代弓,也揉弦,但他的演奏还是有几分古意:运弓轻盈流畅,许多装饰音略过不拉;重复都演奏了。

不过这场演出远算不上尽善尽美。他的演奏中充满了各种漏音、错音、和记忆的差错,感觉像是吃汉堡时绵绵不断地咬到骨头渣,有些听得我直想要摊手。这是他今年第一次演奏这套节目(实际上他总共也只安排了两次),之前一直在巡演,演出当天才到的广州。很可能是排练不足和疲倦造成了众多的失误(但观众不应为此负责)。另一方面,全套曲的演奏风格并不统一,中场休息后的五、六号明显比之前的一至四号更夸张“浪漫”;虽说每组组曲各有性格,但演奏家最好还是要有一个统领全局的想法。另外,他的胶底鞋和舞台摩擦发出的杂音足以令我感到焦躁;衬衣的领扣扣一个开一个,也让我觉得不舒服(好在大部分时间琴头都挡住了左领)。

好像我刚刚写了一段无情的控诉……其实我对此次行程还算满意。我喜欢这套作品,我钟爱的几个段落没掉链子。而且,我善于从我听到的音乐里得到满足,何况还有与朋友们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