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Pekka Salonen conducts Metropolitan Opera
|
|
并没有什么参照物,但直接的感受是总谱、歌词、制作、卡斯和乐队都相当令人满意。这部作品在斯特劳斯的 Œuvre 中承上启下的意味非常明显。前半是《莎乐美》的癫狂,后半预示了《玫瑰骑士》的优雅——虽然这优雅放在《埃莱克特拉》里有点 creepy。后瓦格纳的配器无比厚重,耳朵基本不能休息。
剧情简单概括下来就是女儿杀死偷情的妈妈和奸夫给老爸报仇。戏剧性主要是在女主角的心理活动。不懂德语,所以谈不上欣赏 Hofmannsthal 的歌词。不过他把唱了半场的斧头放弃,创造了一个 anticlimax,然后又马上逆转,再加上斯特劳斯音乐的推波助澜,相当过瘾。
Chéreau 的制作非常简洁(省钱),set 基本上没有什么机关,除了推出 Klytämnestra 尸体的那一下子。开场的时候,灯光是瞬间关闭的,佣人们在没有伴奏的舞台上洒扫了一两分钟,装得到位。服装也很省钱;我觉得至少 Chrysothemis 应该再华丽一点来创造反差。最后一场戏用了观众席中的合唱,和当年《伊戈尔王》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伊戈尔王》更舍得下血本,把 Parterre 和 Grand tier 的侧面座位都占了;而本剧我去了两次也没发现合唱团在哪里。
这部戏又是梦幻卡斯,不单是领衔的 Stemme,Meier 和 Pieczonka 都相当有说服力;有几处几乎抢戏了。Ownes 也是可靠的(话说这次用了很多非洲裔演员)。如果有什么美中不足,Stemme 的舞步实在是有点僵硬。我感觉埃莱克特拉的舞蹈应该有点《春之祭》L’Élue 的感觉;大概是求全责备了吧。
萨洛宁的 MET 在描绘埃莱克特拉的心理活动和刺死 Klytämnestra 的暴戾同样有说服力。我还想再听第一次…
这次是和 T.B. 一起看的。他玩笑说应该把老婆女儿带来看的,算是“家庭教育”。我没经过大脑就说,如果我有女儿的话,我倒是希望她能像 Chrysothemis 那样 move on,不要报仇。我感觉我的人格已经打动了 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