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6

New York Philharmonic

Esa-Pekka Salonen conducts at David Geffen Hall

  • MESSIAEN Turangalîla-symphonie
    · Yuja Wang 王羽佳, piano
    · Valérie Hartmann-Claverie, ondes martenot

如果 14 年柏林在卡内基的两次《交响舞曲》不算的话,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交响音乐会二刷。并不闲,还未成为梅西安的拥趸,只是单纯觉得能现场听到这部作品很难得。按场刊的说法,纽爱是 1988 年才首次演出 Turangalîla,上次演出是 2000 年,也许在 1992 年首演 Éclairs sur l’Au-Delà… 时可能顺带又演了一次(纯属猜测),这次可能仅仅是纽爱第四次演出这部作品。下次可能真的又要等到猴年马月。

ondes Martenot在这以前听过拉特和郑明勋的录音。ondes martenot 的声音模仿鸟鸣简直可以乱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开场前我特地走近舞台给 ondes martenot 拍了一张近照。从图上看,ondes martenot 是键盘乐器,但听来却可以产生类似特雷门(theremin)的滑音。初次听来,这个乐器是有点滑稽的,然而在第六乐章 Jardin du sommeil d’amour 里,到是有一种异样的抒情哼唱的感觉。

萨洛宁在开场前对作品作了简单的讲解。星期四他着重讲作品里三个类型的乐章(以及“人人家里都要有一台 ondes martenot”),今天讲他早年和梅西安交往的事,以及作品里描述的印度神话。两天的讲话完全不一样。

总的来讲这部作品有点天体音乐的味道,当然和约瑟夫·斯特劳斯的 Sphärenklänge 并不在同一个维度的。音乐语言很有革新,由三个和弦构成的动机贯穿始终;梅西安在将音乐推向高潮的时候听得到布鲁克纳的路数,区别在于他更“硬”更直接。演奏方面我觉得纽爱对萨洛宁是买账的。虽然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听得出来已经是豁尽全力了。独奏乐器是协奏曲一般的摆位。舞台被延展,占据了前两排座位才放下了所有人。王羽佳在星期四的演出中带了翻谱员,演出中乐谱数度不能维持在铺台上,给她造成了许多次的小麻烦。星期六她自己翻谱,没有重复之前的状况。我是现场看过之后才意识到这部作品的钢琴独奏份量有多重。

Bravo!

Quatuor Ebène

At Carnegie Hall (Zankel)

  •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Op. 20, No. 2
  • DEBUSSY String Quartet in G Minor
  •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in B-flat Major, Op. 130/133
    ·· Pierre Colombet, violin I
    ·· Gabriel Le Magadure, violin II
    ·· Adrien Boisseau, viola
    ·· Raphaël Merlin, cello

记错了开场时间,错过了第一个节目。实际上我并没有错过太多,在门外听了三个半乐章。音量很弱;窃听的即视感。其实我知道音乐是音乐厅里拾音再从音响放出来的,并没有关系。

今天的这个团是第一次听,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出过录音。入场之后我就近坐在左边靠过道的位置,安全出口的门上有一块二十厘米见方的金属面板。我坐的位置恰好可以通过面板看到两个小提琴家模糊的影像,就像一幅莫奈的画,与德彪西的音乐两相辉映。他们的快速乐章技巧扎实热情烂漫,慢乐章则有如泣如诉的迷蒙气质。

重头自然是原版大赋格结尾的降 B 大调。在这部 50 分钟的鸿篇巨制里,第一小提琴并未做到百分之百可靠;然而整个团体对作品的精神领悟透彻,中间轻巧的乐章举轻若轻,听来相当有说服力。结束之后音乐厅里响起了整齐划一的掌声,我并不记得之前见过如此热烈的场面。音乐家们第三次谢幕的时候把琴留在了后台,观众立即对大赋格后无安可心领神会。

Renée Fleming & Olga Kern

At Carnegie Hall

  • SCHUMANN Frauenliebe und -leben, Op. 42
  • RACHMANINOFF “In the Silence of the Secret Night”
  • RACHMANINOFF “Sing not to me, beautiful maiden,” Op. 4, No. 4
  • RACHMANINOFF “Lilacs,” Op. 21, No. 5
  • RACHMANINOFF “The Waterlily,” Op. 8, No. 1
  • RACHMANINOFF “Twilight,” Op. 21, No. 3
  • RACHMANINOFF “Spring Waters,” Op. 14, No. 11
  • DEBUSSY Préludes, Book II: “Feux d’artifice”
  • DEBUSSY Ariettes oubliées
  • PATRICIA BARBER “Higher”
  • PATRICIA BARBER “Scream”
  • PATRICIA BARBER “Hunger”
  • PATRICIA BARBER “Morpheus”
  • PATRICIA BARBER “You Gotta Go Home”
  • TRAD. “Danny Boy” (encore)
  • RODGERS The King and I: “Shall We Dance” (encore)
  • PUCCINI Gianni Schicchi: “O mio babbino caro” (encore)

今天的拉赫马尼诺夫和德彪西极好。弗莱明特别擅长于两个作曲家绵长的音乐线条。舒服。舒曼的《女人的爱情与生活》则比较无感。(为什么两次听这套曲的时候都是心事重重的呢?)至于最后的一节爵士风的曲目,除了第一首抒情的我比较受用,剩下的是“什么鬼?”这种画风。前两首安可也是吃力不讨好的路数。我觉得问题出在弗莱明身上,她还是保持高冷比较好;耍宝的任务交给 Blythe。最后的《我亲爱的爸爸》算是又扳了回来。

今天的钢琴家 Kern 有几个不错的录音,我对她颇有期待。但现场在大明星的气场下显得有些畏畏缩缩;连那两条裙子都是畏畏缩缩的即视感。演奏了两首独奏作品《丁香》和《焰火》刷了一下存在感。我想要给她点赞,但《鬼火》未见斑斓的音色,和不久前阿姆朗的演奏并不在同一层级;《女人》的钢琴部分也没法和内田阿姨比。她的一张唱片的封面照片像是在卡内基拍的,但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和 Keyboard Virtuoso 系列大致无缘。希望她只是今天不在状态。

Manon Lescaut

Fabio Luisi conducts Metropolitan Opera

  • Kristine Opolais: Manon Lescaut
  • Roberto Alagna: Des Grieux
  • Zach Borichevsky: Edmondo
  • Massimo Cavalletti: Lescaut
  • Brindley Sherratt: Geronte
  • Giacomo Puccini, composer
  • Domenico Oliva, Marco Praga, Luigi Illica, libretto
  • Richard Eyre, production (2016)
  • Rob Howell, set
  • Fotini Dimou, costume
  • Sara Erde, choreographer

若干次拖延之后我终于在倒数第二场看了这个新制作,看完回家一觉睡到天亮,看来时差是倒过来了。

制作方面我比较中立偏负面。第三幕生死诀别的时候,妓女们的表演冲淡了离别的悲惨,Grieux 被制服的时候引起了观众的笑声。Set 比较省钱。

演唱方面,Alagna 和 Opolais 都是第一次听现场。Alagna 各方面都令人满意,他是临时顶替 Kaufmann 现学的这个角色。Opolais 就有点其实难副的感觉,不管是诠释上还是音量上。她在这个档期同时还唱蝴蝶夫人,蜡烛两头烧,大约是可以谅解的吧。我隔一个星期去看她的蝴蝶。乐队一度与合唱团未能同步,总的来讲还是 MET 的一贯水准。不过路易西在二三幕之间那个滥情的间奏曲那儿有点用力过猛了,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味道。——最难忘的还是柏林 14 年在卡内基的安可……

Minnesota Orchestra

Osmo Vänskä conducts at Carnegie Hall

  • SIBELIUS Symphony No. 3
  •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BWV 1004:  Sarabande (encore)
    · Hilary Hahn, violin
  • SIBELIUS Symphony No. 1
  • SIBELIUS The Countess’s Portrait (encore)
  • SIBELIUS The Tempest, Op. 109: Interlude (Miranda) (encore)
  • SIBELIUS The Tempest, Op. 109: Cortège (encore)

T.B. 有一张多余的票,于是我来了。这是迟到了许多年的和哈恩在音乐厅的第一次相遇。协奏曲的技术要求对她完全不构成挑战,音乐表情做足。她的音乐谦虚稳重,个性不算强烈,传到山顶有点不够响;除了这吹毛求疵的一点,一切完美。第三乐章她演奏出浓郁的舞蹈风格,令人精神振奋。安可的巴赫也很内敛;可惜她没演 In 27 pieces 里面的曲目。她这样的少年天才,还能十年二十年地在音乐上真是勇猛精进,令人欣慰。还有,她拉琴并没有多余的表情和动作,却依然优雅大方。

明尼苏达从劳资纠纷中走出,元气大伤,但底子还在。他们对音乐的真诚令人感动,我就不挑毛病了。我最近才对西贝柳斯的交响曲产生兴趣,他们对这个兴趣的推动无疑也是正面的。第三号的第二乐章仿佛已经听过了许多遍。

TRIO ConcertDance

At Joyce Theater

  • Alessandra Ferri and Herman Cornejo, dancers
  • Bruce Levingston, piano

去年在 MET 观众席里和费女神偶遇之后,就惦记着要现场看她的演出。因为这是我亲口跟她说要看,所以第一场就要去签到,干脆把 RNO 的票也送掉了。

舞台的光线大部分时间很暗,只弹钢琴的时候几乎是灭灯的;还在倒时差的我用了很多时间和睡魔搏斗。有两个比较明亮的节目,Pavane 和 Le Parc 大双,是聚精会神看了的。费里已经是超凡绝俗的存在,是无法评论的。因为她选了 Cornejo 搭档,我连带对他好感大增。钢琴家的表现大部分时间是合格的,除了肖邦的第一首夜曲有点潦草了。

这次虽然坐在侧面,但是非常离舞台非常近,而剧院又没有乐池,几次感觉像是要冲下舞台撞上我。满足了。